我們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已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加速階段,但離真正的成熟期還有相當的距離。至少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,城市化率要從目前的理論上接近60%,上升到80%。這意味著未來要有3億人的去向問題。
我們最近對未來城市的分布狀態做了一個情景分析,分三種情況:第一種情況,是在我們國家實行非常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,非常嚴格的生態地區保護情況下,大概覆蓋到縣級以上,沒有覆蓋到小城鎮;第二種情況,是我們如果采用一個相對比較折中的模式;第三種情況,是嚴格保護生態,但是在基本農田上做適度讓步。
你會看到,新型城鎮化未來的發展,不管是就近、就地,還是說遠距離地進入城市,這3億人口在大部分的情況下,將會以新型城鎮拓展的方式來加以解決。
雖然未來是有3億人口要進城的,但是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到另外一個大問題,就是我們已經有8億人口在城市里了。那么他們的生活怎么改善?而且當我們真正完成城市化的時候,大概有10億人在城市里生活,他們的生活質量究竟是一個什么狀態?
從這幾個數字你就可以知道,我們在既有建成區的城市更新,在未來的城鄉規劃設計里面,會占一個非常大的分量。跟過去的工作方式會有一些差別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新區建設是從無到有的,其實很多情況下按技術通則來做就可以了。但是城市更新面對的是質量提升的問題,是社會改良、社會復興的問題,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物質空間的建設問題
從科學的角度來講,新區的規劃是一個“假說”的建構過程,需要通過后續的漫長的時間來檢驗。而對于城市更新來講,一定是因地制宜來做的,沒有任何完全一樣的城市,也沒有任何完全一樣的社區。
新區也有很多途徑追隨的東西,比如追隨國際上某種潮流,追隨某種創意的思路等等,需要通過后續的實踐校驗,但這個路徑也不是憑空來的,也是根據歷史的經驗教訓。對于城市更新而言,由于特定的人群,特定的環境,以及每個城市里面特定的問題,所以每一個城市更新案例其實是獨辟蹊徑的,并不一定說是用某一種模式來套。